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孩子到12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很危险

    美国盐湖城召开冬奥会期间,我国奥委会代表团参观一所学校时,带去了两个熊猫玩具。团长对校长说,一个送给你们学校最优秀的男生,一个送给你们学校最优秀的女生。这一下难为了校长。校长说,我们学校个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没有最优秀的。有的学生学习优秀,有的学生运动优秀,有的学生做义工优秀。最后校长只好把两个熊猫玩具陈列在学校的展览柜里,写上“送给最优秀的学生们!”供所有学生欣赏。 儿童就是儿童,不能用成人评劳模的办法来评选儿童。人是有差异的,因此人的发展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和要求每个学生。所以要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 我反对在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树立榜样的办法很多,做了好事可以表扬,学习有进步可以表扬,热爱体育活动可以表扬,不一定把一小部分学生定格在“三好学生”上。 评选“三好

  • 美国孩子为什么更自信?旅美妈妈告诉你!
    美国孩子为什么更自信?旅美妈妈告诉你!

    美国的小孩,不管学习好坏、长得丑俊、高矮胖瘦,个个活灵活现的,谁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换句话说,这些孩子都特别自信。他们的自信是从何而来呢? 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能做到无条

  • 因为妈妈玩手机,女儿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因为妈妈玩手机,女儿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在孩子最渴望爱、渴望被关注的年纪,身为家长的你却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一边呵斥孩子不许玩电脑手机,专心学习;一边自顾自低头玩到无法自拔,几乎在手机上花费了所有的业余时间。 你是否想过,对此,孩子怎么看? 收到孩子一封信,妈妈读后深受触动 2月8日傍晚,杭州市民骆女士致电《都市快报》: 我女儿小学6年级,12岁,她给我写了一封信,她说家长限制孩子玩手机,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少玩手机。我把信发了朋友圈,引起很多共鸣。评论很有意思的,我发给你们看看。 (信件原文) 骆女士说,拿到信时,觉得很意外,仔细看下来很被触动,决心给女儿做一个榜样。 “女儿一直想买个智能手机。去年秋游时,女儿说班级里大多数人都有智能手机了,我听了之后也心软了。这次期末考试,女儿成绩不错,除了体育是良,其他都是优,根据之前的约定,我们给

  • 孩子只需要一个完全属于他的角落,就可能会爱上阅读!
    孩子只需要一个完全属于他的角落,就可能会爱上阅读!

    一个衣柜的空间给孩子一个 如果您的家空间够大,那么就隔出一个1米深的空间,也就是一面墙,书架、相框、布帘子,最重要的是地上铺上舒服的毯子,浅色但活泼的抱枕,就是一个让她安静的角落。 同样的空间,外墙全部陈列绘本,气质就大气了! 最上面或最下面妈妈仍然可以储物,下面两格小家伙就已经很满足了~ 一人一层 哪怕只是一扇门的宽度 窗边的小豆豆图书馆用心去寻找 窗户很大,放不了什么家具的墙面 ,却是布置阅读角的好地方。 窗户很高,这一次你可以换一个方式,除了放柜子、柜子、柜子……来放个开心读书的小王子。 有了它就算娃仍不爱看书,你会爱看的! 哦,打开心感受一下吧……我可以

  • 父亲写给女儿的信:我永远都不会跟你谈孝顺父母的事
    父亲写给女儿的信:我永远都不会跟你谈孝顺父母的事

    这是当心理医生的爸爸写给自己女儿的一封信,是一篇旧文,但再读还是情真意切,言辞灼灼,充满着睿智与平和的态度和思想,对女儿爱而不溺,宠而不娇。值得父母亲和想要做父母的人再次看一看。 亲爱的小人: 之所以叫你“小人”,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你的确很小啊,胳膊腿细的像我的手指;二是“小人”这个词稍带贬义,就算是对你有时候调皮而我又对你没什么办法的一种“报复”吧。 首先我想对你说抱歉,因为我们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也许你觉得好笑,你都没有出生,怎么可能征求你的意见呢?但爸爸这样说是认真的,人生有很多自己做不了主的事情,出生就是最开始的那一件,死亡是最后的那一件。 当然,不仅仅是你,我们周围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后来又不得已才离开的。爸爸和妈妈也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在生

  •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自由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自由

    突然想起遥远的小时候,我五六岁时,韩伯伯家的地板,那个孩子们的天堂。我家和韩伯伯家住在同一幢房子的同一层楼上。那幢房子原先是我妈妈单位的办公楼,后来改成家属宿舍。楼高三层,我家住顶层。中间一条走廊,两边是房间,每个房间都方方正正,都是木地板,大约十几平米,一个房间住一家人,一层楼大约三四十家。楼道上摆着各家的蜂窝煤炉子,炒菜做饭都在走廊上。房间里面大多是乱糟糟的,可以想象,一个房间要承载所有的家庭功能,又没有像样的家俱,日常用品难以收纳,衣服就堆在床角,马桶塞在床下,痰盂大模大样放在桌边。但唯有一个例外,整层楼只有韩伯伯家永远一尘不染,进门就要脱鞋。 那还是六十年代,“进门脱鞋”,多么的“资产阶级”啊!但偏偏韩伯伯是全楼层最正宗的“劳动人民”。我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算“知识分子”,每月粮食定量只有27斤,而韩伯伯是单位司机,属于“工人阶级”,体力劳动者,粮食定量每月三十多斤。

  • 心理学家教你看细节:观察房间,就能知道孩子成绩好坏?
    心理学家教你看细节:观察房间,就能知道孩子成绩好坏?

    你家孩子如果在上学,一定要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房间;如果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就一定不要忽略房间的细节对孩子情绪和注意力方面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到亲戚家,亲戚家有个6、7岁的孩子。孩子的妈妈说他不爱学习,每天放学回家总喜欢玩玩具,不喜欢写作业,经常因为没写作业或作业不认真被老师批评罚抄更多的作业。出于关心,我敲开了孩子的房门,孩子正在里面“写作业”。与其说是写作业,还不如说他在“玩”作业。怪兽模型的台灯、小黄人纸巾盒、蜘蛛侠杯子摆在前面“对视”,房间内的全身镜正好对着孩子,更要命的是房间的墙壁涂成了鲜亮的蓝色,几条鱼在蓝海中“游”。我瞬间明白了。 记得小时候有位语文老师,他的儿子是我们市的高考状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无意中窜进了高考状元的房间。房间很简陋,但莫名地,觉得进了房间后很想看书!房间内除了床,就只有书桌和一张椅子,没有其他。光溜溜的墙

  • 让女儿做选择,她却反过来要我们选?
    让女儿做选择,她却反过来要我们选?

    我是一个五岁小女孩的妈妈。打从女儿小时候开始,在安全的范围内我尽量让她自己做选择,选完后我会依状况告诉她这样选适不适合、请她微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最近她开始不做最终决定,就“目的物品”反过来给我两个选择。例如之前她生日,她选出了狗狗玩具以及扮家家酒玩具之后,就不选了。她也不是赌气,就是说:“两个我都很喜欢,所以你们选吧!”我是该觉得她很贴心,还是她失去了“做决定”的能力? 笛飞儿EQ教育老师颜钰轩回复: 从叙述中感觉孩子聪明懂事,表现较为早熟,想必在日常生活中,满常收到亲朋好友的赞美吧! 于EQ教育现场,我常鼓励有此困扰的家长“多让孩子试试看”。大人之于孩子,就像超人般的存在,当孩子遇到问题不知如何是好,一旦大人伸出援手,问题瞬间都不见了!当下孩子满足了,从悲伤变成欣喜、从挫败变成自豪??这是爸妈要的吗?很遗憾的,不论是现实面还是孩子感受,这些努力与利

  • 一位校长妈妈的经历:从孩子4岁开始,我就“听”她的……
    一位校长妈妈的经历:从孩子4岁开始,我就“听”她的……

    “很多人崇尚放养孩子,觉得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可是,真正懂得放养的父母又有多少呢?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学校教育无法一一有针对性的施教,但是家庭可以,因为家庭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往往决定孩子的未来。 而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独自判断,并尊重孩子的每个选择。 因为没有老人可以帮忙带,我女儿很小就进了幼儿园。到大班毕业时,本来按照年龄她还应该再读一年,但是她不同意,一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上小学。 我没有武断地回绝女儿,而是请了三天事假,带不到5岁的她到小学去旁听了三天,然后让她自己判断是否可以上小学。 这三天里,我们旁听了每一节课,把小学生的生活都过了一遍。三天后,她很坚定的说:我要上小学! 那时候,不到年龄走个后门还可以进去,所以我就尊重她的意愿,让她上了小学。 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她是学得最好的,因为这是她争取来的,是她的选择。这样,在不到5岁的时候,她就

  • 宝宝不高兴就抓人,难道他是喵星人?
    宝宝不高兴就抓人,难道他是喵星人?

    有个宝宝是这样的——他爱抓人,就像喵星人,不过,他只是发脾气的时候抓,“我儿子快满2周岁了,性格外向,乖巧的时候聪明活泼,但是一发脾气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碰到不喜欢的人,就开始抓自己的脸,喊“不要不要”。如果对方表示亲昵凑过来脸,冷不防也会被抓到,留下血痕,弄得我们非常尴尬。如果我们不满足他的心意或者想法,他也会抓我们的脸!” 妈妈显然是受不了了—— “他发泄的方式有些暴力和极端。为此我们耐心说教过,但是都没有效果。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是否已经有了逆反心理?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专家怎么说? 关键词:自我意识、认生 1周岁后,通常宝宝都会多了一些小脾气,小脾气是坚持自己要求和愿望的体现,你家宝宝比较外向,从你描述的现象看,他在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同时正处于认生阶段,能够

  • 日本学生把穿衣打扮视为必修课?“服育”原来如此重要
    日本学生把穿衣打扮视为必修课?“服育”原来如此重要

    日本有不少教育理念值得琢磨,本文讲述了日本的“服育”,即从每天穿衣打扮开始,学习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未必完全认同,但却值得思考。 中国人向来是崇尚“朴素”的。在中国家庭(特别是长辈的嘴里),我们常能听见这样的话: “别给小孩子买太多衣服啦!长得很快的!” “穿别人孩子的旧衣服,孩子才好养!” 我也是“剁手党”。当孩子还是抱在怀里的小婴儿的时候,我也给他买了很多漂亮有趣的小衣物,享受为他搭配衣服的乐趣。长辈痛斥我浪费钱的时候,我就拿出我的万能句式回应:“穿得整齐漂亮干净,大家看着都有好感,小小的他虽什么都不懂,但也能感受到来自大家的喜爱和夸奖。” 那时,帮孩子打扮、教孩子打扮自己还是出于我个人的喜好,直到后来,我听到日本有“服育”一说,仔细研究之后才发现,这是门很深的学问。从孩子出生,裹上小包衣的那一刻,“服育”之路其实也就开启了。

  • 日本为何如此重视儿童运动?
    日本为何如此重视儿童运动?

    学会赢,也学会输;学会去领导,也学会被领导;学会做积极的自己,也学会做团队的一员;学会何时去竞争,也学会何时去承认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成为一个人所要学习的内容。——美国一所学校校训 运动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对孩子十分重要,这俨然是西方精英教育中一个普遍被认同的价值观。每位重视孩子成长教育的家长都会将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和兴趣作为自己孩子成长规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1995年到2005年,我国青少年在身体形态方面较以前出现明显增长趋势 ,但横向比较来看仍与日本、韩国存在差距。在身体素质方面,我国青少年明显落后于日本,和韩国不相上下,但有些项目不如韩国。 (数据来源:中国数据源自中国教育部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日本数据源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平成17年度体力、运动能力调查报告书》,韩国数据源自韩国文化观光部《2005

  •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你:男孩最佳入幼儿园年龄,不是3岁,而是?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你:男孩最佳入幼儿园年龄,不是3岁,而是?

    听同事说,男孩上幼儿园的年龄很重要。大一点入园,似乎有优势得多。比如,同事的儿子在班里算是年龄小的,越来越发现,年龄小了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多。比如春节联欢会上表演节目,老师总是让大孩子主持、让大孩子领舞。“哪怕大几个月都不一样,孩子大些,理解能力强点,也更让老师放心。” 我询问linda,她也有相同的看法。她说,相较于男孩,小女孩更容易得到老师褒奖。女儿linda经常会得到小红花,男孩就很难了。 科学发现,男女智力发育方面有很大差距。5岁男孩的大脑发育水平,只相当于女孩3岁半左右的智力发育。这样的差异,不是每个老师都能认识得到的。如果拿同一把尺子去量化这种差异,势必会导致老师对男孩印象差点,并且把男孩与调皮、好动、不守纪律联系在一起。 曾看过一篇文章,也提到同样的问题。对运动员来说,年龄大一点,哪怕大几个月,从小受到教练的关注就不一样。文章以加拿

  • 爱孩子,莫把自己逼入虎口
    爱孩子,莫把自己逼入虎口

    前不久的春节出了件事儿。大年初二,宁波一男子逃票进入雅戈尔动物园,丧身虎口,老虎亦被击毙。据称,死者是给爱人买了全票150元,两个孩子各买了半票75元后,自己选择了放弃安全保障,铤而走险,逃那150元的全票。一时间,挺人派,挺虎派争执不下,甚至各种诋毁谩骂叫嚣声不绝于网络。 01游园的孩子是一样的,父母却各有各的不同 逝者已逝,我无意评说谁更冤屈。的确,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过春节一家团圆,逛动物园亲子游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犯不着省这么一点点钱。但是看到报道中提及的那两个幼子以及他多年打工养家的背景,我不禁想,也许作为一个父亲,他并不是真的掏不起那150元的门票,他是真的舍不得掏。 不过是几个钟头的游览而已,而很多父母工作几个钟头都不见得能挣到150元,还不如买一身新衣可以穿几年。450到300,看上去很划算。 他只是想让自己孩

  • 孩子,你并不欠爸爸妈妈任何东西
    孩子,你并不欠爸爸妈妈任何东西

    这是心理学界的老师写给自己女儿的一封信。情真意切,言辞灼灼。值得父母亲和想要做父母的人一读再读。亲爱的小人:之所以叫你“小人”,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你的确很小啊,胳膊腿细的像我的手指; 二是“小人”这个词稍带贬义,就算是对你有时候调皮、而我又对你没什么办法的一种“报复”吧。 首先,我想对你说抱歉,因为我们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也许你觉得好笑,你都没有出生,怎么可能征求你的意见呢? 但爸爸这样说,是认真的。 人生有很多自己做不了主的事情。“出生”就是最开始的那一件,“死亡”是最后的那一件。 当然,不仅仅是你,我们周围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后来又不得已才离开的。 爸爸和妈妈也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我们在生活了二、三

  • 小孩的“从众心理”是怎么回事?
    小孩的“从众心理”是怎么回事?

    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一时期都会出现“从众心理”,学龄前儿童在这方面比较明显。比如,美术课上,看到别人画什么,就跟着画什么,缺乏创造力;明明没有看见浩浩撕书,但听见别人指认,就跟着说是浩浩撕的…… 先来看看幼儿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 幼儿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 ? 群体因素 一般来说,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的意见一致,就易于使某个幼儿产生从众行为。 例如,佳佳是班里的“小明星”,小朋友都喜欢和她玩。一次户外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体验多种方法玩球,有大部分孩子看到佳佳在夹球跳,都纷纷改成了夹球跳。这时,小雨在顶球,她的球一会往前一会往后,总是掉,有些小朋友还笑话小雨。她看到佳佳在夹球跳,改变了自己的玩法,和大部分小朋友一样,改成了夹球跳。 外界的信息往往是决定儿童行为思想的基础,当孩子与同龄人行为不同时,加之他人的嘲笑,经过几次后,将

  • 吃的用的都拿来画画?你跟国外爸妈的差距就在这里
    吃的用的都拿来画画?你跟国外爸妈的差距就在这里

    我从小就爱画画,那时候院子里的孩子都比我大,没有同龄玩,我就会一个人在家里画画,妈妈还送我去参加了一个儿童创意美术班。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自由自在的在家里画画,真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画画不能加分,妈妈从初中开始就没再让我学画画了,大好的学习时光就给了枯燥的语数外。 其实,还是有一大半的家长抱有这种想法,他们大多认为画画就是小孩子瞎胡闹,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没什么用。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妈妈们可知道,画画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它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还能提升孩子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耐力,更是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常画画的孩子,审美能力比一般孩子要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 可是很多妈妈会犯难,“我对画画一窍不通,要怎么教孩子呢?”那你可真的要好好看看,国外爸妈们都是怎么

  • 我的孩子被欺负后,他的做法震惊了所有家长
    我的孩子被欺负后,他的做法震惊了所有家长

    孩子被欺负的这个话题,妈妈们应该看过很多。但妈队要分享的这个事情,有点不太一样。以往的文章,都是讲家长为孩子出头,可今天这个孩子的表现却超出了所有妈妈的想象。 妈队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叫毛豆,今年3岁了。 前两天幼儿园开学,毛豆妈妈放学去接他。 有个大班的孩子,足足高毛豆一头,和毛豆一起玩滑梯。 按次序本应毛豆先,可是那大孩子撕扯毛豆的衣服,非要自己先。 毛豆很不高兴,指责说:“你拉我是不对的!” 那大孩子充耳不闻,僵持中,突然甩手给了毛豆一巴掌。 很震惊?更震惊的还在后面。 毛豆没有丝毫犹豫,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啪!”地回击了大男孩一巴掌。 如此之快,我们家长都没反应过来,愣在原地。 回家的路上,我是很欣慰(偷着乐)的。 面对别人的攻击,毛豆能够有理

  • 懂得体谅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问题是善解人意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懂得体谅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问题是善解人意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善解人意这个词出现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你是否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上司?是否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下属,是否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是否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丈夫,是否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 没错,懂得理解别人的人,通常情商比较高,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多的机会……所以,将孩子培养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成年人,是很多家长的目标。 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两代人的庇护之下……生活的场景经常是这样的: 从游乐园回家的路上——他们可爱的脸上还粘着你花钱买的饮料,小小的手腕上还戴着你花钱买的纪念品——他们却要求停车买冰淇淋吃。如果你拒绝了,他们就大吵大闹:“我不干!” 或是在你用吸尘器打扫完房子、 清洁了浴室、 修剪了草坪,去超市购物回来后,让他们打扫一下客厅,他们却哭着说:“我们必须要做家务吗?” 几乎所有家长都有一

  • 你的教育模式,是不是正在偷走孩子宝贵的财商?
    你的教育模式,是不是正在偷走孩子宝贵的财商?

    在广东地区,正月15过后年就算过完了,此时孩子们也可以拆开红包数钱了。但是,孩子们的红包还没焐热呢,就被爸妈们收走了。“全部充公,留着给你交学费用”“红包妈妈给你保管,长大还给你”,“放妈妈这里,你要用钱的时候再跟妈妈要”~ 我们不愿让孩子接触钱,一来是担心孩子不理解钱的作用,随意处置;更多的应该源自于是我们传统文化里对于钱的理解——钱太俗,所以父母都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说钱,生怕孩子被铜臭味所污染,品德不高尚。 但是,不论是出于哪种理由的驱使,我们都需要思考一下,这样的教育模式,是不是正在偷走孩子宝贵的财商,让他失去一个又一个锻炼的机会? 对于财商的培养,西方教育学家提出,儿童应该从3岁开始就有经济意识,父母要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这说明,儿童财商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了。 从财商教育的角度来说,其实红包是一个非常具有正面意义的